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一文了解:工业动员的内容、特征、沿革及发展

来源:湖南省国动办政务网      时间:2024-06-21 11:16

引言

工业动员是国家为了保障战争和对敌国实施威慑的需要,急剧提高军事生产能力,扩大军品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工业动员是国防动员的物资技术基础,是经济动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美日益竞争激烈的复杂、严峻国际安全局势下,全球军工生产能力“滑坡”“上不去”已成为常态。

加强工业动员研究,特别是国防工业部门动员研究,进一步完善工业动员体系,提高工业动员能力,不仅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工业动员的内容

战争一旦爆发,对军品生产的需求就会成倍、成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靠平时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军品储备,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只有通过工业动员,急剧转产扩大军工生产,才能保障战争需要。

急剧扩大军工生产,需要有相应的物资条件,没有大量追加的设施设备、劳动力和原材料、能源,要急剧扩大军工生产是不可能的。因此,技术设备动员、劳动力动员、原材料和能源动员等构成了工业动员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设备动员

是指为保证战时军工生产对技术设备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从历史上看,技术设备动员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一是启用战前封存的专用设备和军品生产线,延长现有军工设备的日运转时间,提高利用率。

二是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使一部分民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转产为军品生产服务。

三是迅速扩大机器制造业的生产,为军工生产部门提供追加的技术设备。

这三条途径在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战争初期主要通过前两条途径进行动员,战争中、后期,主要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实现。

(二)劳动力动员

是为战时扩大军工生产挖潜、利用,分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源。

俄乌冲突表明,战争期间,俄罗斯、乌克兰、北约和美国等国防工业部门曾出现劳动力短缺严重,直接导致军工生产能力不足(详见:随着乌克兰的反击,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战争与制裁下:俄罗斯的导弹工业在挣扎中求生存等文)。

劳动力动员的基本对象是熟练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因为,军工生产部门是工业部门中技术最复杂的部门,只有具有较高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才能胜任研制和生产武器装备的工作。

劳动力动员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劳动力人口的多寡、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社会能够分配用于军工生产的劳动力数量。

一般说来,劳动力资源越丰富,具有熟练技术的劳动者越多,社会能分配用于军工生产的劳动力越多,劳动力动员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三)原材料、能源动员

是为保证战时军工生产对原材料、能源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扩大原材料、能源工业的生产,迅速提高原材料的产量,增加动力资源;

二是加强国家对原材料、能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按照优先保证军工生产的原则分配使用,停止或限制不能转入军工生产,又与人民生活关系不大的非军工企业的原材料、能源供应;

三是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单位产品的原材料、能源消耗。

原材料、能源动员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国内短缺的战略物资资源的筹措和储备。这部分物资资源主要来自国外,战时动员难度较大。

02
工业动员的类型

从整体上考察工业动员,由于不同规模的战争,对国家构成的威胁和危害程度不同,为保障不同规模的战争而进行的工业动员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

从动员程度上,将工业动员区分为三个层次,即:紧急扩产、局部动员和全面动员。

紧急扩产,是指为保障边境地区突发军事冲突或制止国内突发事件的需要,而迅速扩大关键性的军品生产。紧急扩产期间,虽然军工生产有所扩大,但无论在品种、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上都受到较大限制,因此,是最低层次的工业动员。

局部动员,是指为保障低强度局部战争的需要,而迅速扩大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军工生产。局部动员通常在受军事威胁最直接、最紧迫的某一军事经济区和生产关键性军工产品的行业内进行,其动员层次高于紧急扩产,但在规模和范围上,仍受到一定限制。

全面动员,是指为应付中、高强度的战争而进行的工业动员。全面动员期间,国家的整个工业转入战时生产体制,最大限度地扩大军工生产,以满足战争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工业动员。

从动员时间上,工业动员是跨越和平时期、临战时期和战争时期的持续发展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把工业动员分为动员准备、准动员和动员三个发展阶段。

动员准备,是和平时期为战时实施工业动员的需要,预先进行的筹划和安排。

准动员,是指临战时期,为顺利实施战时工业动员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前或之后,国家按照预先的筹划或安排,迅速扩大军工生产。

03
工业动员的特征

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动员相比,现代工业动员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动员的突发性

现代战争,从发现战争征兆到战争爆发,时间极其短促,客观上要求工业动员必须做出最快的反应。要快速扩大军工生产能力,快速完成民品转产,快速实现工业的搬迁,快速为部队提供数量充足、质量高的军品。

如果不能做到快速动员,就适应不了战争的快节奏。特别是为应付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而进行的紧急扩产和局部工业动员,更需具有临战时反应快、动员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

(二)动员的高技术性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加快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而且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

继核武器之后,发达国家已用精确制导武器装备部队,定向能、激光式器的研制也有了重大进展,部分可进入实用阶段。能够为现代战争提供高质量武器系统的,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国防工业。因此,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工业动员,不仅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动员,而且是高技术的动员。

(三)动员组织实施的复杂性

现代军工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许多部门、行业和成千上万工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工业动员要在较短时间内,将许多部门、行业和工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持续不断地保证战争需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未来战争的破坏性和消耗都将增大,对军工生存和保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高技术在军工生产中的广泛采用,又使扩大军品生产的难度增大。因此,工业动员组织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四)动员与战争的并存性

一战前,除日本外工业动员主要在战前进行。一战的持久性和巨大的军品消耗,使战时工业动员成为必要,并被各主要参战国所采用。

二战中,工业动员已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投入使用,消耗之大是出人预料的。因此,战争中工业动员不仅一刻也不能停止,而且工业动员的效果将对战争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04
工业动员的沿革

工业动员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战争处于手工业时代,消耗的主要是兵员、粮草和衣服,兵器消耗在军用物资消耗中所占比例不大,靠平时的生产和储备就能满足有效保障。因此,虽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军事手工业作坊,已有战争动员的萌芽,但由于战争对工业的依赖关系还不明显,战争动员主要局限于兵员和粮草。

(二)资本主义社会。

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后,战争进入到机器工业时代。大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军队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使近代战争具有了破坏性大、消耗大等特点。

直到19世纪末,由于战争的时空和规模仍然有限,战争中消耗的武器装备主要靠军工企业生产和平时的储备来保障。因此,人们对兵员动员的认识虽已上升到理论高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而对工业动员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工业动员观念和独立的思想概念。

第一次明确提出工业动员,并将其与武装力量动员协调的是日本。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为适应战争对军事装备的需要,日本立即颁布了《征发令》(物资征用今),紧急实施《军需工业动员计划》,在较短时间内,就动员装备了100万军队参战,一举击败东方劲敌俄国。日本这次工业动员,在工业动员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工业动员作为支持战争,赢得战争的重要手段,作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被各国普遍采用,是在一战中。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大战前,多数国家在备战中都进行了相当的储备,并打算依靠动员储备来进行战争。然而,大战开始后仅几个月,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参战国的军火储备就消耗贻尽。

巨大的战争消耗,靠原有军工企业的生产已无法补充,到1914年末,交战双方都出现了武器弹药供应不上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在这种形势下,各参战国为了保障战争的需要,相继进行了工业动员,迅速扩大了战时军事生产。

大战结束前,法国和德国工业产品的75%,英国工业产品的65%,美国工业产品的40%被用于军事目的。战时交战各国生产的军火,也远远超过了战前储备。

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在痛苦的反思中,进一步认清了工业动员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工业动员工作:

一是成立工业动员领导机构;

二是制定了工业动员法规;

三是建立工业动员计划体制;

四是重视工业动员理论研完,组建研究机构,为工业动员计划的管理和实施培训人才。

如果说,一战中军事需要的急剧增长和依靠日常军用品生产,保障军事需要的必要性,促成了工业动员的形成,那么,一战后军事学术理论的发展,战争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则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动员的全面发展。

05
工业动员能力提高的途径

当前,加强工业动员准备,主要的是要提高工业的四种能力。

(一)完善工业动员措施,提高临战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战争突然性增大,要求工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由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的转换,即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为此:

一是建立权威的工业动员指挥体系。该体系建议设在国防工业管理部门,在平时统筹规划国防工业建设,组织起草工业动员法规,制(修)定工业动员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方针、政策、原则,并抓好落实。战时对全国的工业动员实施统一指挥。

二是完善工业动员法规。工业动员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众多的行业、部门和成千上万工业企业,关系极其复杂。为保证各部门、企业在工业动员中统一协调地行动,需要有共同的行为规则,即工业动员法规。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工业动员法,虽有一些法规性制度规定,但很不完善,不能适应和平时期。世界上最早出台工业动员法的国家是日本。完善工业动员法规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把重点放在平时的动员准备上,突出对各种工业动员的灵活适应性。在步骤上分两步走,先发布工业动员条例,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后,在总结经验的基拙上,再正式颁发工业动员法。

三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业动员计划。工业动员计划是工业由平时生产转入战时生产的内容、范围、实施程序和时限的规定,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具体依据。

没有全面、周密的动员计划,要做好现代工业动员是不可能的。我国的工业动员计划应该是滚动计划,并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现实性。制定国家工业动员计划,必须以军队的武器装备需求计划,国家现有军品生产能力和可动员能力为依据,否则计划会落空。

二是系统性。既要有国家和各工业部门的动员计划,又要有企业和重要产品的动员计划;既要有生产资料动员计划,又要有劳动力动员计划。而且,各种计划之间要相互衔接、呼应,不留缺口。

三是多种选择性。未来战争,尤其足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其性质、规模、强度、地区等都很难准确预侧。因此,必须制定多种工业动员计划,以适应不同情况。

四是加强工业动员理论研究。学术理论准备是动员准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工业动员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动员中面临的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工业动员所需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二)调整国防工业布局和结构,提高军工的生存能力

国防工业是工业动员的骨干。现代战争对军工的破坏性增大;和平时期军品订货严重不足,也影响了军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提高军工平、战时的生存能力,是工业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

一是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军工建设,调整军工布局。

即分散布局,适当集中相关军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国防工业在各个地区都要有一定比重,战时东西南北中能相互弥补。至于关键器件、单机产品及系列产品的技术工艺、生产过程,务必在小区域内适当集中布点,以便形成众多的局部网络,更好地利用当地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

我国解放后,通过以“大后方”,大小“三线”为主的国防工业建设,形成了均衡分布的军工基本格局,但由于一度过分强调“山”、“散”、“洞”,搞一刀切,造成军工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当前新形势下,与“三线时期”国际态势不同,我国周边安全局势发生很大变化,东海,南海及西部成为防御重点。因此,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军工布局,尤其是调迁后三线军工的布局,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是搞好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

为保障战争初期对军品的需要,国防工业必须保持超过军队平时需要的生产能力。和平时期,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不可能拿出太多的人财物来发辰军品生产。现阶段,必须大力推进民参军,军工必须充分利用民口资源,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三是适当扩大军品出口。

扩大军品出口必须提高军品的竞争力。俄乌冲突后,全球军贸市场格局被打破,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数据,我国军品出口持续走低。虽然军贸出口更多需要政治军事考虑,但适当扩大军品出口,对保持军工生产线“热度”,提高军工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对少数企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财政和价格补贴。

主要是指那些生产弹药等战争初期需要量大,因种种原因,平时生产又不能实行军民结合的企业。

(三)调整军品结构,建立国防工业动员区,提高军工保障能力

1、调整军品结构。

现代战争不仅要求军工为其提供数量充足的军品,而且要求军品在质量和品种上与其相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直接导致现代式器装备愈来愈快地更新换代。本世纪初,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约需20-30年,近年来则缩短到10年以内,增大了军品保障的难度。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军品生产结构。当前,我国要增加人工智能、5G、量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生产的运用,研发先进制胜、威慑武器,停止或减少部分已淘汰或即将淘汰的武器生产。

2、建立国防工业动员区,提高军品保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我国地域辽阔,有2.2万公里陆地边防线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地理气候十分复杂,北方多平原与沙漠,南方多山区和水网沼泽;西部是高原高寒区,加上周边关系复杂,未来的战争在东西南北方爆发的可能性都存在。不同的作战对象,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军品保障具有不同的要求,重要的是缩短军品保障距离,提高针对性。

1989年5月,我国曾提出以军事经济为骨干,以民用经济为依托,以保障不同地区可能爆发的局部战争为导向,建立沈阳、西安,成都、广州4个国防工业动员区的设想。这是军事经济建没一个较长时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应分几步走:

第一步,用3--5年时间,以沈阳、西安、成都、广州地区现有工业为基础,以东北、西湘、西南、华南地区平时军事需要为依据,建立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四个军品供货区。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在军品供货区的基础上,根据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地区未来可能的作战对象、战争规模、自然地理条件,通过改造和新建一部分军工企业,组织动员军工体系等,建立起相衬独立、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四个军事工业动员区。使平时军事需要和未来局部战争需要的绝大部分军品能做到区内生产、区内保障。

第三步,在上述基础上,再用3-5年时间,建立起包括工业、交通运输、物资储备、民防在内的四个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综合完善的军事经济动员区。

(四)更新军工厂生产设备,作好民用工业转产准备,提高战时军品生产迅速扩张能力

一是加大军工设施设备现代化改造。这是军工企业战时扩大生产的物资基础。

二是在民用工业中组织强大的动员军工体系。军工企业扩大生产总是有限的,战时扩大军工生产主要靠民用工业企业转产实现。因此,平时就应通过工业动员计划将一些重要的民用企业组织起来,使其与军工企业挂钩。这些企业平时主要生产民品,也为军工厂配套生产部分军品零配件,主要职责是为战争储备军品生产能力。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动员军工企业就可迅速全面地转入军品生产,支持军工企业。

三是搞好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设备、物资的储备。这是保持军工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除了国家必须储备一部分战略原材料、半成品以外,军工厂和有军品动员任务的民用厂也要储备战争初期扩大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工具,做到专存专用,定期充实更新。


原文链接:http://gdb.hunan.gov.cn/hnsgfb/gdb0gfdy02jjdy/202405/t20240524_33312004.html



链接:http://gdb.hunan.gov.cn/hnsgfb/gdb0gfdy02jjdy/202405/t20240524_3331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