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防空防灾 > 人防知识

历史上的空袭与反空袭

   时间:2015-08-20 15:40

空袭,顾名思义是来自空中的袭击。历史上军队能够真正发动空袭的,至少是在拥有名副其实的空军力量以后。据史料记载,第一次由一个国家的空军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空中袭击的战例,应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早在1911年,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已经有首例空袭记录了。当时意大利空军派飞机进入土耳其上空,从飞机上投掷下4枚由手榴弹改制的、重量为2.04千克的炸弹,揭开了以飞机投掷炸弹袭击敌方的历史第一页。由于当年手榴弹改制的炸弹杀伤力小,又不能准确命中目标,所以这4枚炸弹没有给意大利带来任何军事效果。不过,这却是世界战争史上首次空袭战例。

  上世纪初,欧洲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到191481日,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伊始,德国空军就于83日出动飞机对法国城市留内比尔进行了轰炸。830日,德国飞机在法国首都巴黎上空投下了5枚炸弹,炸死1人、炸伤2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首次以空袭手段取得的具体军事成果,留下了空袭致敌伤亡的记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的空军纷纷参战,一时间,空袭成为了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攻击手段。不久,参战各国以炸弹空袭对方城市成为战争中的主要军事行动之一。为了提高空袭的军事效果,各国都加强了空袭炸弹的研制。于是,在战争中陆续出现了专为空袭而设计的爆破炸弹、杀伤炸弹和燃烧炸弹。由于从飞机上投掷的炸弹不像炮弹那样,受到口径及膛压的限制,所以弹体可以做得粗壮些、外壳做得薄些。这样,炸弹的火药装量大大增加,其爆炸威力也大大增强,空袭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飞机不仅对敌军地面部队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取得军事上的成功,而且还对敌国的政治、经济目标甚至平民进行狂轰烂炸,破坏敌国的战略大后方,动摇他们的军心、民心,以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战争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相互发动了空中袭击。同时也开始从实战中深深认识到反空袭斗争的重要意义。反空袭斗争的主要手段有两大类:以军事力量从空中进行拦截攻击、由地面炮火进行打击,从而击退、击毁来犯敌机,这属于积极反空袭斗争,其实质是以矛对矛的斗争。以发出警报、组织人员疏散隐蔽和进入防空工程(防空洞)掩蔽、重要目标伪装、夜间灯火管制等方法进行防护,这属于消极反空袭斗争,其实质是以盾对矛的斗争。

  为了进行有效的积极反空袭斗争,各国纷纷着手组建专门打击来犯敌机的防空部队。英国于1914年在伦敦的一些重要目标附近布置了专职防空人员,配备了对空机关炮,开始组织起积极反空袭斗争。这无疑是早期防空部队的雏形。翌年,英国成立了伦敦防空司令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编制的防空部队——防空炮兵连,并逐步扩编,形成了有组织的对空防御体系。1914年至1917年间,德国、俄国、法国等也相继组建了反空袭炮兵部队,而且各国防空部队的编制随着战事的发展不断扩大,反空袭力量逐渐加强。

  当年,空袭的打击精度一直是个大问题,为了有效击中目标,飞机必须降低飞行高度,这也为反空袭斗争提供了方便,低空飞行的飞机更容易成为地面防空炮火的“猎物”,因而历史上也有不少反空袭斗争的成功战例。其实,地面火力对来犯的敌机进行反击,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战例要比组建防空部队还早。1914823日,比利时地面部队用步枪对来空袭的英国飞机进行还击。由于当年飞机的性能远非今天可比,飞行速度与高度有限,再加上飞行员为提高空袭效果而有意降低了飞行高度,结果英国的一架“阿弗罗-504”式飞机被步枪子弹击中,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积极反空袭的成功战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各方为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都出动飞机轰炸对方的城市和平民,以此摧毁对方的斗志和战争后继力量。据史料记载,仅伦敦就遭到110次空袭,承受了8500余颗炸弹的轰炸,死伤4920人,损失财产总价值117.5万英磅。为了防御敌人空袭火力的杀伤,军民普遍挖掘防护掩体或洞穴以藏身,这便是最原始的防空工程。防空工程又被称作“防空洞”,也正是因为最早的防空工程大多接近于洞穴的缘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与反空袭斗争中,除了常规的防空战术外,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防空手段,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1917年时英国在伦敦至东海岸约65千米的纵深内,设置了一道气球拦阻区。空中大量的气球有效地阻挡了来犯敌机的长驱直入,为此敌机绕开气球拦阻区入侵,结果恰恰落入英国高射炮射击区的陷阱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在军事上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军事航空工业在技术上上了一个大台阶,研制出了先进的专门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轰炸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飞机轰炸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军事进攻手段之一。其间,已出现了各种具有特殊杀伤效果的专用空袭炸弹,如集束炸弹、子母炸弹、凝固汽油炸弹等;轰炸机的速度、高度、航程、载弹量都已经获得了成倍的增长,时速已超过400500千米,升限300010000米,航程150400千米,载弹量5004000千克。于是,对方纵深军事目标、政治中心、重要城市及其工业基地、交通枢纽等都成了轰炸机的攻击目标。空袭能力的迅速提高,一下子使得很多后方城市都面临了敌人空袭的威胁,结果也促使反空袭能力不得不相应提高,加速了防空部队建设和防空兵器的大发展。

  当时几个国家已研制出了单翼歼击机。它比双翼机速度快、机动性能强。歼击机的时速达到500550千米,升限达10000米,活动半径达500千米,在空中拦截、攻击敌机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1935年英国发明了雷达,2年后装备于防空炮兵部队,为组织大规模积极反空袭作战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与反空袭战斗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已经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可同日而语了。与此同时,消极反空袭斗争的能力也大幅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土坑战壕、简单防护工事多由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物代替。

  我国防空力量的出现大概也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算起,当时主要还是进行消极反空袭斗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炸弹、炮弹轰炸的碎片,在生活区就地挖掘了类似地窖的洞穴,用来保护人身、财物的安全,这是我国防空工程的雏形。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有了自己正规的防空部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断发展,防空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基于对严峻的国际形势的估计,毛泽东主席强调突出备战问题,要储备粮食,大挖防空洞、修建防空工事。自从毛泽东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后,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活动,建造了大量简易的防空工程,在我国防空工程建设历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