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面临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而我国是世界上受各种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明显制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进一步恶化,如何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将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
在减灾救灾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政府通常占据核心地位,但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灵现象,使得仅凭政府难以实现灾害救助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吸纳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灾害,构建社会整体参与的灾害救助体制,是实现减灾救灾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西方国家减灾救灾实践过程中,各种社会组织和普通公众的高度参与,社会自主治理、政府之外各种社会组织和机制高度发展、治理主体和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正在成为核心事实和发展主流。通过政府与社会边界相互开放、相互流通,实现了化解危机、减灾救灾、社会重建、维护公共安全、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和灾害损失最小化目的。
一、国外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自然灾害作为人类无法抗拒的公共安全问题,如果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能增强人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其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场面混乱,支持队伍未能及时抵达时。如1993年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地震、1994年美国加州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及2010海地地震,社区组织均在紧急救援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由于灾害发生地区政府亦不例外于灾害的摧残,其在灾害发生初期的决策执行管理能力均受到损耗,而社会团体透过组织网络,动员民间自发力量弥补政府角色更显得重要。如1999年土耳其玛尔玛拉地区7.4级地震,超过1.7万人丧生,土耳其政府在灾难后陷于瘫痪,而40个非政府组织组成“公民社会地震协调委员会”统筹救援,为超过25万灾民提供物资,搭建帐篷,类似的事情亦发生在2010年巴基新坦洪水受灾民众的救助上。总之,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重要性使得垒球范围内都在探索减灾救灾过程中有效社会参与管理、组织与技术方法。
(一)发达国家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概览
由于经济发达、工作开展早、经验积累多、理念思想独特、制度较完善,因此,发达国家减灾救灾社会参与工作中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等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情况。
1.美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
美国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以地震、飓风、洪水、龙卷风、山林灾害和产业灾害最为频繁,因此美国历来十分重视减灾救灾。以大量的社团和积极的社区活动为外在表现的美国公民社会,对其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地方和社区层面的减灾救灾社会参与,也为美国社会持续良好的发展提供稳定基础。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CCSS)调查,“美国一半的大学和医院、近2/3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多市民协会、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都属于公民社会组织的非营利部门。”以2009年的美国官方统计数据为例,16岁以上美国人中共有6340万人约26.5%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从2002年到2009年,全国平均志愿者参与率均在26.5%以上,同时期美国各个州平均志愿者参与率从19%到44.2%不等。他们贡献了约81亿小时的劳动,人均贡献34.4小时,个别州人均志愿服务时间甚至高达86.9小时,价值1690余亿美元。
具体到减灾救灾社会参与过程而言,首先美国的综合减灾救灾管理通过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积极协调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与。当灾害发生时,行政管理对策的第一责任者是发生地所在州,美国联邦政府只对超越地方灾害对策能力的部分由总统按紧急事态法令给以紧急援助。特别是在巨大灾害到来时,总统批准联邦救助,将启动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联邦紧急救援管理署(FEMA)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时协调指挥,井积极筹划管理整个应急过程。如以美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组织与FEMA紧密配合,构成减灾救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当政府采取大规模重大救灾需要行动的时候,他们首选合作对象就是美国红十字会。在灾害救援操作中,FEMA会向受灾地区的美国红十字会了解灾情,美国红十字会同FEMA成员在全国的联合办公室沟通信息。红十字会也同当地政府及州政府紧密配合,共享信息。
此外美国的学术机构也积极参与减灾救灾,他们借助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大学周边社区防灾减灾方面的教育,并透过出版物和学术会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具体参与建议。而在制度建设层面,美国的《灾害救助法》重视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在灾害救助方面的作用。《灾害救助法》指出:”通过签署合同和协议让私人组织、企业或个人从事清理废墟、分配物质、重建或者其他救灾和紧急援助工作,他们的这些工作可以从联邦基金中获得补偿“。这为提升和巩固美国社会参与碱灾救灾的积极性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日本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
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主体的社会参与在日本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涌现出最早一批NGO,这些机构主要推动了日本海外公益活动的发展。